在對談的過程中,大人常常會不由自主的發表自己的意見,或想分享自己的經驗,吃過的鹽比她吃過的飯還多(應該已經高血壓了),我也不例外。
有時講太多,或是踩到某些點,例如成績不好、電動打太多、朋友批評...,習慣命令式地告誡,充滿焦慮的囉嗦,好發言論的老生常談,有可能引發衝突危機。
每個小孩的衝突反應或許不同,爭辯、吵架,或者沉默、賭氣,此時我們該怎麼面對呢?這真的好難。
去年開始跟姪子開會時,我們之間的互動沒像跟自己女兒那麼好,其實是需要幾次時間磨合的,但是或許自己太急說太多,也或許就是沒有互信的囉嗦,進入了一個賭氣的沉默,完全不講話的鬧彆扭。試著引導他說話或表達他的想法,仍是停留在在無止盡的深淵中,拒絕溝通。此時該安撫?該責備?該退縮?該僵持?該..........?? 其實我還真的不知道踩到了哪個點,造成他如此的反應。或許爭吵會表達,還比較好,至少有溝通...。這種不言不語的賭氣,完全沒有著力點,無法做任何的溝通,超難的。我用的方法應該也不好,就跟他在那裏僵持了一個多小時,僵持到他說累了,終於有所表達了,再結束這個會議,我只是堅持他必須在開會中表達,不想在賭氣中退縮。結束時,還是給他該領的零用錢,不想在這件事情上遷怒處罰。自己也自我檢討一番。
通常要經過幾次的會議,慢慢跟小孩建立了互信,產生了良好的互動,才比較容易進行延伸話題的討論,這部分的感覺,其實很讚的。
我最愛說: 公民課是最有價值的課,但是考試分數佔比低,大家都不念。EMBA裡面的商業、管理,都是公民課教的;最高志願的法律、商業,也都是在公民課中介紹。很喜歡跟小孩聊聊公民課裡教的東西。
當歷史上到日據時期,老師會說故事,真是讚。小孩還介紹給我一個影片系列--台灣吧,還真的很不錯。
在立法委員選舉期間,跟小孩聊聊選舉投票,問了她--不分區立委的設計用意,規則為何那麼訂,但是搞到最後,變成政黨酬庸的工具。
當然還是可以討論功課,報告她的月考成績,但重點不是要指責,而是考試的用意--要找出哪裡不會,找到好方法解決它。我們家很不愛補習,不到最後關頭,盡可能不要去。反而我是拿補習來威脅她,告訴她要慢慢學習怎麼面對自己的弱點,找到方法、改變習慣,讓自己進步,這個學習成長的過程,是補習班無法給與,卻是我認為比成績還重要的。
因此,當小孩考60分時,我後來學會的問法是: 這樣算高還是低?可以跟班上同學或校排比,是考卷本身較難還是自己不會,讓小孩自己說考得好不好,而非我們直接用分數判斷,亂給批評。如果小孩也覺得該改善,此時可以跟她討論可以怎麼作?討論出結論讓她去作作看,這樣就不是大人命令要怎麼作,不是大人亂訂目標要小孩達到。
當可以作到延伸話題的境界,就會覺得這個開會很有趣,很多東西可以聊,很珍貴的交流時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留言回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