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11/18

13. 補充說明--結語

   寫這系列--超忙碌老爸的親子互動小招,只是個野人獻曝,把自己這幾年跟3+1個小孩的互動方式,做個整理,提供有興趣的超忙碌老爸參考囉。

  這該算是最後一篇,卻也隔了好久才。想給自己長一點的時間實驗與醞釀,更因為疫情關係,我已經不是那個超忙碌老爸了,可以常常在家,反而是小孩都不在家啦~~
  阿姐已經是個忙碌的大學生,還好有那一個月一次,來陪老人家聊聊天,分享現在大學生的生活,戲劇系跟自己那硬梆梆的工程科系,果然大不同,不過至少有一點相同,就是都很認真的把握大學生活,用力學、努力玩。
  老二正在經歷高三的壓力,不想直升就得面對許多不利條件的挑戰,學校正是最多表演需要排練的時期、特殊選才所注重的表現不會是她的專、學校對學科的教學標準遠低不利學測、更不利指考。她甚至因為壓力太大而哭,不捨。跟她討論,反正一關一關去面對,最差就重考囉,好像也沒那麼嚴重吧~~~~ 那是現在的我才會這樣想,如果我在高中時代,我也是會感受到超大的壓力吧!先過好高中,做好表演,那應該才是最重要的把握當下吧,念高中應該不是只是為了進大學吧?!
  至少很高興她現在還算認真的念英文,這應該算是這些科目中,投資效益與成績成長會最高,也是未來對她最受用的一項。這個英文家教,也是跟她討論後決定投入的,有動機的學習是最棒的。
  更高興她主動告訴我們,她交男朋友了,因為她不希望我們是從別人的管道得知。最近她的心情好多了,這也是件好事吧。不管理由是怎樣,心中還是竊喜,小孩還肯主動告知並聊一些事情,親子的溝通管道還在,雖然小孩一個一個都準備飛走了。
  現在就剩老三還跟我們住,有媽媽的照顧,至少吃的部分就比外宿好。她也是會考生,卻比較沒有升學壓力,因為體育班的直升應該沒太大問題。不過,還是跟她約法三章,在學科方面還是不可以放掉,至少要維持一個程度。她每天一大早去學校晨練、上課、下午再練,常常八點多才回來,在所剩不多的時間,還算認份的唸書,大部分憑藉的是上課的認真學習,也夠了。她最傷心的是台北教育杯沒打好,沒進前四,不能去打全中運(國中都沒機會打到),只能繼續加油囉。最近二姐交男朋友,我給二姐交男朋友基金,避免一直讓人家請客,老三也想要,但是球隊有禁愛令,哭哭。
  因為疫情,哥哥已經很久沒返台了,跟姪子的開會,算是他除了阿嬤之外,少數還可以跟親人聊天的時間了吧。可以感覺到他更懂事了,從前迷電玩到跟阿嬤吵架,現在慢慢學會溝通與自制。跟他討論去上程式課,讓他選擇想學的,他的學習算是認真&有興趣吧,我們家唯一一個走理工方向,第一個學寫程式的小孩,呵呵~~ 跟他的開會,希望叔叔對他的關心,可以讓他較驅正常的成長。
  沒有一個教養方式是萬用、無敵的,所以我只敢說這是『小招』,一個跟小孩「定期」「深度」的約會,維持一個親子互動的關係,我覺得真的不錯,野人獻曝。
  謝謝看到最後一篇,如果有些什麼指教,歡迎留言。
  掰掰~~

12. 實作十~大學之後

   大學,是另一個階段

  老大考上大學,該是離家的時候了。媽媽說--小孩就從這家公司畢業了,之後要自負盈虧了!老大開始擔心了,這樣不就要吃土了嗎?!
  經過一番討論思索,這家新創公司得有資金才能存活,只好引進3F(Fund, Family, Friend)裡面的Family,同時兼是天使投資(Fund),讓這家新創公司繼續成長。
  既然是引進的資金,就得進行董事會報告、財報,以確保公司的運作在軌道上,甚至還應該有獲利分紅吧!因此,定義了資助的金額公式、每個月的董事會,以及獲利分紅(10%),我覺得之後會賺回本喔!?
  這一切都還是在實驗階段,探索、磨合,我也不知道好或不好,只是一些想法,覺得可以這樣做做看。
  小孩上大學,算大人了吧!把她當作一家獨立的新創公司,算是尊重認同她的長大。不過,長大的另一層意思,更是該對自己負責,也該對引進的資金負責囉。所以不光是獲取資助,進行董事會報告,也是應該的啦!
  其實,我不是很喜歡小孩子為了賺很多錢而去打太多工,容易造成學習成效不彰,未來賺錢的機會多得是,把握大學的資源與黃金歲月,好好玩四年,我覺得那才是最佳的策略。當然,打工可以累積一些工作經驗,還是值得選擇做一些,所以公司分紅也是應該的唷~
  另外還是搞個董事會,只是個自肥的方案。小孩長大了,根本不理老人家了,找個藉口讓小孩來跟老人家聊聊天、分享一下她在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,也避免自己太跟社會脫節、跟年輕人代溝太嚴重。所以幾次的聊天,有妙齡少女一起上餐廳吃飯、一起在公園散步、一起踏踏市區壓馬路...,就是一個輕鬆的談天約會囉。自肥啦~
  這一篇,隔了好幾個月才寫,累積了這段時間的感覺做整理,覺得還不錯。從國中開始跟小孩開會,慢慢聊到可以親子分享互動,約會聊天,很奇特的一種滿足的感覺,尤其當自己越來越有老人家的感覺的年紀...

11. 實作九~國中高中升學壓力

  我們家的開會,是從升上國中開始,老大試辦,老二接續,老三暑假時就迫不及待要領零用錢了。

  國中的小孩,剛開始建立這樣的方式,練習怎麼組織表達,討論一些學校課業、平常生活,慢慢可以深入的親子對談,越聊越多,越聊越深入。
  面對國中會考這個爛制度,能討論的只有學習方法、考試技巧,慢慢讓自己面對解決自己的問題,改善後得到的進步是最有意義的。我們信奉的是解決問題過程的重要性,而非直接去補習班讓老師教會所有考試招式,這樣未來才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。老大有面對過會考壓力,辛苦過一陣子,最後沒考上第一志願,卻在第二志願獲得更棒的學習資源,我覺得更好。拼第一志願真的不重要!
  小孩子高中後,開始有更多想法,可以討論更多議題,相互交流,這個互動是多元的,不再只是學校課業,還有許多興趣嗜好都可以聊,也慢慢延伸到生涯探索,真的很精彩。
  老大高二時,就持續跟她討論性向,各科成績都顧得不錯的小孩,最難選了,但是未來的跨界人才卻是最重要的。最後,她還是以自己的興趣,選了第一類組,也確認不想走最夯&賺錢的法商,我完全贊成。學測考試、繁星填志願、學校面試,最後選擇參加指考,終於吊車尾上了想去的學校&符合自己興趣的科系,我覺得這整個過程超棒的,她有想法&找到她的方向,在大學生活中更能找到自己的路。
  老二是108課綱的第一屆,她的學校又是很特殊的技職學校,學校有直升大學的機會,但是卻沒有繁星的名額--(學校不希望辛苦培養出來最優秀的學生跑走?!我覺得很不合理,但是又能怎樣?) 如果不想直升,考試一定考不過人家,即使班上第一名,相對外面的學校是不足的。108課綱強調的學習歷程、生涯探索,是否真的能發揮,或許在這樣的學生上,才真的看得出來吧!
  我們就真的來做這樣的探索吧!最近其中一個討論的重點就是這個,她有很多表演的經驗、不同於大部分學生的歷練與辛苦,但真的會被看得到嗎?或是還是卡關在考試成績?反正我們就是作小孩的生涯探索,尋找興趣與未來方向,嘗試了解及學習,帶著小孩練習面對一些事情,除了唸書考試之外的事。至於能不能上理想的學校?再說囉~
  這個固定的開會,從初步的生活分享、學習報告,慢慢的可以成為想法交流、資訊交換,更深入去討論一些議題,以及生涯探索等等。這不是一般平時哈啦容易談的,要特別找時間找方法來討論也不一定容易,反而在這個會議中,可以每個月固定慢慢交流這些事,持續討論&進展,是個很好的深談平台
  後來我發現,這是這個小招最厲害的地方。哈哈~~

10. 實作八~菜英文對話

   我們家小孩,幾乎是不補習的,也沒上安親班,更不可能去上雙語幼稚園。老大國小時,回家說她的英語很爛,實際上是因為學校才剛開始教,但很多同學已經學了好幾年了。我們比較沒這麼急,孩子懂事後肯認真學,那效率才是更好的吧。

  老大在國中,算是遇到不錯的英文老師,除了課堂上的教導,還搭配空中英語教室的練習,在國中慢慢地進步。不過那很糟的會考規矩,因為英文而沒上第一志願,卻在第二志願獲得更讚的學習資源,名校真的不那麼重要!
  台灣的英語教育,還是著重考試,"讀寫+聽"是比較多練習到的,但是"說"就很少了。有次跟阿姊聊到"說"還滿弱的,就在開會中決定,之後試著用英語開會,零用錢加成給。就此,兩個人的「菜英文對話」,就此展開。
  剛開始很卡,很多字彙都不知道,例如:學期、模擬考...,練習試著用僅知的字彙來描述,再慢慢補強這些常用字。文法也錯誤百出,剛開始就先講得出來就好,能夠表達最重要,之後再慢慢改正就好。我們只能用很簡單的句子,表達一些很簡單的意思,就已經很辛苦了,但是也很有趣啊~ 這個過程,讓小孩試著用英文來表達,努力把單字兜成句子說出來,而不再只是過去所學藏在書本的片段。
  剛好老爸也是菜英文,出國亂哈啦的,也都不合文法、詞彙有限,卻很習慣用力表達,也很習慣聽不標準的英語。其實,在國外聽到的英語,不標準的佔七成以上,又不是所有人都是以英語為母語的。所以,不會造成小孩的壓力,不是跟很厲害的英文老師對談,還得一直被修正。這樣聊天就有趣了,可以互相取笑、兩邊都卡,一起學習,效果更好。不知道是否因為這樣的練習過程,搭配學校所教的,老大的"說"越來越順了。
  老二的英文學習就比較辛苦。她所唸的學校,班上讀書風氣不好,老師也沒辦法教太多,更沒有補充的資源可以使用。國三時去報了英文補習班,真的是去"補"那些沒教好的洞,每週日上課,常常得補考,上完課再趕車回台北學校。小孩也算認真,這段時間應該是她英文學得最紮實的時段吧!
  最近老二也開始「菜英文對話」,還在開始卡卡的階段,時常有點快當機,但是她真的很努力的試著去說,這樣就很好了啦~
  開會最後,我還是會開放中文對談時間,可以補充前面的詞不達意,順便聊聊心得感想。畢竟這不是英文課,重點還是親子對談啦。

9. 實作七~搭配運用 方有效果


  為什麼我的標題是--超忙碌老爸的親子互動「小招」?因為它真的不是大招,更不是全部!它不能取代日常的關心、平時的碰面,還是需要基本的管教、家庭的活動,關係好的可以聊天打屁,關係不好也可招呼問安。如果平日根本就形同陌路,一點互動都沒有,只靠這每個月一次的開會,怎麼可能有好的效果!

  那如果平常這些互動都作得到了,那這個「小招」有什麼用途?
  如果你真的看得懂這個「小招」,你會發現他的精髓在於--一個可以深談的定期約會。既然知道有這個約會,大人可以減少很多碎碎念的嘮叨,也不必常常review小孩的一切,只要認真思考怎樣在約會中作良好溝通,不必在平時打壞關係。那麼,平時就可以是家人間的關懷、生活上的照料,不是很讚嗎?
  當然,有時候一些事,還是要當場即時處理,才會有效果。但是也有很多事,或許需要讓子彈飛一會,大人小孩都沉澱一陣子,思考後再聊,效果會更好,不急著出手。
  在我們家,表面上媽媽說: 小孩上國中後就是爸爸管。然後我就用這個「小招」,來進行跟小孩的互動,一些需要跟小孩深入討論的議題,就交給我來跟小孩談。不過,平時小孩的照料與生活上的互動,媽媽實際上還是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,可以輕鬆扮演,關係也算融洽。如此內服外用的搭配,方有較好的效果。
  「超忙碌老爸的親子互動小招」,提出的是個讓超忙碌老爸也可以抽空跟小孩互動的方法,一個很好的切入點,關懷小孩。搭配另一半的角色分工,陪同小孩共同成長。
  孩子的管教,千萬不要是媽媽的任務,爸爸也是有責任的,甚至可以合作發揮很棒的效果喔!

8. 實作六~輕鬆話題、流行時事

  前面幾個章節所說的,都太嚴肅了!其實開會不一定只能這麼無趣,聊聊一些輕鬆好玩的話題,除了可以讓開會氣氛更好,也可以讓親子關係更為融洽,這才是重點。

  或許有的家長平常就可以跟小孩哈啦,但也或許小孩平常根本不想跟你聊天,因為實在太無趣了?或是有代溝?或是覺得很煩?這個開會的精髓就是---這段時間,小孩必須跟我們聊聊,不能不理我們。而大人如果能帶入輕鬆話題,更是出乎小孩的預期,聊起來感覺更好。
  輕鬆話題可以是小孩說到的主題,針對那些有趣的事,可以放輕鬆哈啦,跳脫開會的沉悶。也可以聯想到一些笑話、趣事,分享聊聊,胡說八道都好。
  「代溝」可能消除嗎?如果在這些開會聊天的過程,大人可以試著多接收現在小孩的想法,一些新鮮的術語或話題能不恥下問,知道現在年輕人的想法,慢慢的應該可以拉近世代距離吧!
  因為我在旅遊業帶團,常常要跟遊客哈啦,知道一些年輕人的事,更能增加哈啦的廣度。因此,我請小孩在開會的最後,增加一個「流行時事」時段,請小孩分享一個(或幾個)現在他們流行的東西,或是關切的事物。有時會說新聞時事,可以討論看法;有時會說娛樂新聞,八卦一下;老三阿水是GEM的粉絲,出專輯都會報告;老二阿美會追選秀節目,她的表演相關;老大比較老靈魂,也常分享一些話題我可以去跟遊客哈啦的。
  嚴肅會議主題,輕鬆哈啦聊天,可以任意穿插,跟小孩以朋友的角度,讓這個刻意營造的親子對談時間,多些活潑互動,增進親子關係,才真的抓到這個小招的重點唷!
  千萬不要讓開會,真的只是在開會喔

7. 實作五~延伸話題、衝突危機


   在對談的過程中,大人常常會不由自主的發表自己的意見,或想分享自己的經驗,吃過的鹽比她吃過的飯還多(應該已經高血壓了),我也不例外。

  有時講太多,或是踩到某些點,例如成績不好、電動打太多、朋友批評...,習慣命令式地告誡,充滿焦慮的囉嗦,好發言論的老生常談,有可能引發衝突危機。
  每個小孩的衝突反應或許不同,爭辯、吵架,或者沉默、賭氣,此時我們該怎麼面對呢?這真的好難。
  去年開始跟姪子開會時,我們之間的互動沒像跟自己女兒那麼好,其實是需要幾次時間磨合的,但是或許自己太急說太多,也或許就是沒有互信的囉嗦,進入了一個賭氣的沉默,完全不講話的鬧彆扭。試著引導他說話或表達他的想法,仍是停留在在無止盡的深淵中,拒絕溝通。此時該安撫?該責備?該退縮?該僵持?該..........?? 其實我還真的不知道踩到了哪個點,造成他如此的反應。或許爭吵會表達,還比較好,至少有溝通...。這種不言不語的賭氣,完全沒有著力點,無法做任何的溝通,超難的。我用的方法應該也不好,就跟他在那裏僵持了一個多小時,僵持到他說累了,終於有所表達了,再結束這個會議,我只是堅持他必須在開會中表達,不想在賭氣中退縮。結束時,還是給他該領的零用錢,不想在這件事情上遷怒處罰。自己也自我檢討一番。
  通常要經過幾次的會議,慢慢跟小孩建立了互信,產生了良好的互動,才比較容易進行延伸話題的討論,這部分的感覺,其實很讚的。
  我最愛說: 公民課是最有價值的課,但是考試分數佔比低,大家都不念。EMBA裡面的商業、管理,都是公民課教的;最高志願的法律、商業,也都是在公民課中介紹。很喜歡跟小孩聊聊公民課裡教的東西。
  當歷史上到日據時期,老師會說故事,真是讚。小孩還介紹給我一個影片系列--台灣吧,還真的很不錯。
  在立法委員選舉期間,跟小孩聊聊選舉投票,問了她--不分區立委的設計用意,規則為何那麼訂,但是搞到最後,變成政黨酬庸的工具。
  當然還是可以討論功課,報告她的月考成績,但重點不是要指責,而是考試的用意--要找出哪裡不會,找到好方法解決它。我們家很不愛補習,不到最後關頭,盡可能不要去。反而我是拿補習來威脅她,告訴她要慢慢學習怎麼面對自己的弱點,找到方法、改變習慣,讓自己進步,這個學習成長的過程,是補習班無法給與,卻是我認為比成績還重要的。
  因此,當小孩考60分時,我後來學會的問法是: 這樣算高還是低?可以跟班上同學或校排比,是考卷本身較難還是自己不會,讓小孩自己說考得好不好,而非我們直接用分數判斷,亂給批評。如果小孩也覺得該改善,此時可以跟她討論可以怎麼作?討論出結論讓她去作作看,這樣就不是大人命令要怎麼作,不是大人亂訂目標要小孩達到。
  當可以作到延伸話題的境界,就會覺得這個開會很有趣,很多東西可以聊,很珍貴的交流時間。

6. 實作四~正面回應、當機處理

   前面幾篇,跟小孩訂定好規則,再來就是實際上操作時的一些狀況了。

  第一次的會議,如同實作二所述,通常小孩需要組織自己報告的邏輯,對這個年紀的小孩而言,還是有點挑戰的,是第一個大人要協助她去突破的點。
  如果小孩不知道要報告什麼,我會給與一些建議、參考,或舉一些例子,最後仍是讓她自己決定想怎麼說。
  如果她開始說了,大人要「多聽少說」,不過還是可以有些正面的回應,"很好"、"好好笑"...,讓氣氛不會太乾,當然如果知道一些小孩的流行用語,也是不錯的回應。
  至於,能不能回應小孩一些自己的意見或想法呢?如果已經建立了很好的互動,那麼應該有機會討論較深入的題目,那種感覺很棒,但千萬不要太急,小孩還需要一些長大的時間。如果還沒有很好的互動,那麼或許可以把想說的題目,轉換成較有趣的說法,可以哈啦哈啦,帶上一些想說的,但不需要一股腦兒倒出,更千萬不要說教。
  有時候,會說到一個頓點,停住了,一個轉折語--"然後"、"and then"、"還有"、"再來"......,讓小孩繼續下去,可以是同個主題繼續,或者是換到下個主題,要讓小孩繼續他的節奏,大人不要去帶節奏喔。把握這個精神,慢慢跟小孩建立你們之間的互動模式,幾次之後,小孩就抓會到一個方式,就會越來越順了。
  但是,如果「當機」了,怎麼辦?
  老二是個較為沉默木訥的小孩,有時聊到一個問題,就可能「當機」。我也是嘗試了好久,試著問問,或給她想想,還是常常卡住,一直到最後才慢慢知道,原來她在腦子裡面想很多,卻不擅長發表出來,或是沒有整理清楚思緒,就說不太出來。後來慢慢試著透過一步一步的小引導,一點一點把想法說出來,而過程又得在互信的互動基礎上,才能慢慢脫離「當機」的情況。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,慢慢跟她建立了盡量不要「當機」的默契,即使有不完整的想法,也可以說出來討論。
  幾年後,前陣子跟老二談到學校安排的面試課程,其實就跟平時我們的開會很像呀!不要「當機」很重要,她說得出來教授想知道的是我們思考的邏輯,即使沒有明確正確的結論,卻可以把腦中思考的想法,說出來跟教授交流討論,繼續逐步收斂。聽到她這麼說,我心裡真的超高興的,她可以跨出她的「當機」深淵了。
 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,我家的三個小孩,同一家公司出品,卻有很明顯的差異。當我們發展到跟小孩作深入的對談時,不是一般的哈啦,更不是單向的指責說教,我們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獨特的靈魂,都值得我們學習怎麼跟她們溝通。雖然說,小孩要準備報告的內容,但這對談的過程,其實也是給大人的作業、對大人的挑戰,試著去建立一個適合自己家的模式,或許跟我家大不同的方式,只要能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,都是好方法囉。

5. 實作三~定期約會、微薄薪水

   下次何時開會?誰要負責約?

  如果是大人來約,小孩可能因為有事不方便,可能不一定故意找藉口,但可能會演變成大人在催促小孩開會,認為小孩不聽話。即使最後勉強找到一個時間,卻是心不甘情不願的開這個會。這不是我要的呀!
  如果可以小孩來約,以她方便的時間出發,大人盡量配合,或是討論可以配合的時間,應該較好。我會將自己的google calander分享給家人,大家都知道我的行程,知道我何時有空,如此小孩約時間成功的機率就大幅增加。
  但是為什麼小孩要來約開會?
  這個就要拉回來,這個會議是為了誰而開的?
  是為了大人要嚴加管教小孩?還是為了小孩自己的長大而負責呢?這個在「約法三章」裡已經說過了,小孩是否這麼認同了?大人是否也清楚了?
  這裡要特別提醒大人(反而不是要提醒小孩),我這個主題講的是「親子互動」,而不是「父母管教」!如果大人是抱著嚴加管教小孩的態度來開會,那麼這個會議作法是註定失敗的!這個會議的主角是小孩、討論的是小孩的大小事、時間是給小孩發表的,也因此該負責約開會的是小孩啊!
  引導她認同這個會議討論的是她的事,是她該負的責任,因此她要負責安排時間、約定會議,而不是老板來叫她開會。把主動權&主動的責任,丟到她的身上,避免變成大人在催促開會的窘境。
  當然,下次會議時間,可以在當次會議結束時就先約好,是最容易的,雖然可能臨時有事需要改時間,但是先把時間訂下來會好做很多。
  我還會請小孩記到calander,也分享出來,開始練習做自己行程的安排,規劃自己的活動、管理自己的時間。慢慢練習囉.......
  BUT ! 事情並不會那麼理想的啦。一個月的時間很長,如果沒有事先約好時間,很容易就不小心就超過好幾個禮拜,不是故意的,只是很自然就錯過了。剛開始跟阿姊開會時,就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情,後來才加訂了另一個規則----開會後才能領「薪水」,一次開會最多領五週,意思就是超過五週沒開會,超過部分的「薪水」就扣掉囉。
  提到錢,再談一下「薪水」--零用錢。朋友鄭勇伯總是說: 你給多少零用錢?那麼少錢,小孩還要跟你開會,真辛苦。
  是呀!這就是金錢觀的不同了。如果孩子小時候,就很容易任意拿到錢,都可以任意揮霍,那麼這麼微薄的薪水,真的一點影響力也沒有。我們家比較窮,需要買的才買,而且是父母付錢購買,或是請小孩幫忙買,沒有給錢讓小孩任意買的。小七便利商店、麥當當速食店、五十手搖飲...,都是要徵求要大人同意才能買的。因此,那微薄的「薪水」,才會變得珍貴,因為那是她可以自由花用的。
  在荒野親子團的活動中,觀察到一個現象,非常有趣。平時小孩跟爸媽去逛街,看到喜歡的東西、想吃的東西,就提出要求,完全不管價格的,反正大人付帳。但在團集會活動中,我都會限制預算,因此在有限預算的覓食過程中,小孩子們開始精算、分攤,不會任意揮霍,初見金錢概念。
  或許我給小孩的這種金錢觀,不一定是最好的,我的一位大老闆朋友要給小孩的金錢觀念,是更積極的用錢。只不過,我覺得小孩還是得建立不要任意揮霍的觀念、對花錢能夠有感覺的控制吧。如果你從小給小孩的花錢習慣不是這樣,那麼這個「薪水」的方法或行情,或許你該想想怎樣比較適合,我的做法不一定適用。 
  讓小孩負起「主動的責任」,並利用「薪水」當成胡蘿蔔與棍子,甚至還可以討論出更細節的做法,因自己家庭狀況而作適當改變吧。

4. 實作二~建立互信、多聽少說

   第一次開會,不算太重要,因為之後還要開很多的會。但是,第一次開會,卻也是最重要的,因為小孩要第一次感覺這個是怎樣的過程,會不會感覺很反感、很受不了,而之後就不喜歡了!

  因此,第一次開會的重點,就是要建立互信,更單方面說,要讓小孩覺得很放心來談一些他的事。怎麼做呢?很簡單,就是「聆聽」,正面呼應,但是要少說,特別嚴禁說教!建議九成時間都給小孩說,大人說話要少於一成。
  真的很簡單嗎?即使已經聊過三姐妹的我,去年開始面對哥哥的兒子時,還是忍不住說教太多,導致聊天整個氣氛僵持了一個多小時,非常非常差的感覺,後來再花好幾次的聊天才彌補到比較好的互動咧。
  這個互信,就是因為我們說:小孩要報告他的「工作」,那就該讓他說呀!讓他很自在的分享,可以輕鬆聊天、正面呼應,慢慢引導他組織出他要講的主題內容。
  通常孩子剛開始不知道要怎麼說,此時我們可以引導她,可以說學校、可以說課堂上的事情、班上的老師同學、上課在教的內容...,但常常不一定會帶到成績~~ 大人先不要這麼急,成績這件事情要慢慢來呀~
  我們家的小孩,最終都會組織出根據各學科(術科)順序,報告課堂、老師、同學、授課內容、考試...。之後再講社團、補習班、...等等其他事項,最後也可以說說家裡的事,還有任何他想分享的主題。我覺得讓小孩子肯說,告訴我關於他的一切,比我去說一堆「自認為很重要」的老生長談還好!
  同時,在輕鬆的聊天下,偶爾穿插一些不太嚴肅的話題,是可以適當放進去的,但再說一次,嚴禁說教!也在過程中,慢慢架構與習慣我們前面說的「約法三章」,大人也是遵守的。
  在第一次的開會中,讓小孩覺得這個會議並不恐怖,甚至覺得跟老板聊天很有趣(蠻難的),聊完就有零用錢可以領,也蠻好的。儘管不一定會期待下次的開會,但是至少不排斥要來約開會時間。
  讓我自我感覺良好一下,在這個過程中,引導小孩慢慢去組織他要講的東西,有重點、條理、項次地一一表達,思考連結他的生活點滴,節選一些主題進行分享,不正是我們在訓練他整理思緒&表達的過程嗎?!不過,請以「引導」,不是「規定」!
  老大本來就比較會說,經過一些簡單的引導,很快就抓到重點。老二一向沉默木訥,在腦子裡面想很多,卻不擅長發表出來,花了好多次的時間,也常常經歷「當機」,現在好喜歡聽她說她的事情唷。老三表達也很順,再加上已經觀摩過很多次姊姊的會議,早就熟門熟路。倒是哥哥的兒子,讓我有更不同的挑戰,一方面男生跟女生的思考與喜好確實不同,另一方面我跟他的互信基礎沒有那麼好,在引導主題內容會有所不同,更要多花一些氣力來「建立互信」。
  很高興,順利輕鬆愉快的結束了一段親子對談(聊天),發「薪水」啦… 也約一下下次的會議時間。

3. 實作一~約法三章、討論共識


   再重複一下,我在家裡建立一個小『公司』,國中以上的小孩才能進『公司』,要做好自己該做的「工作」(生活的一切),每個月跟老闆(我)進行工作項目「月報」,然後才能領「薪水」(零用錢)。

  升上國中,對小孩而言,應該是個很大的里程碑,代表著自己的長大進階,不是那國小的小屁孩了(其實只是升級成國中的小屁孩啦…)。
  既然長大,就該有點長大後的層級,要開始對自己負責,生活裡的一切,包含讀書、做家事、學校、家裡、補習班、社團、運動、電動、嗜好...,都要能夠開始學習負責,。
  在『公司』裡,自己該負責的事,就是自己的「工作」,而員工有把自己的「工作」做好的責任。在一般公司裡,除了平時的討論,通常會固定通過會議來回顧、檢討、溝通「工作」的進展、想法、目標,我們可以訂個固定的會議來進行。
  當然,在『公司』除了有「工作」,還會有「薪水」,我們可以在開會結束後,立刻發「薪水」,沒開會就沒「薪水」。
  在家裡,我跟小孩定義了「薪水」跟「公費」是不同的。「公費」是生活上的必須花費,包含餐費、交通費、學雜費...等等,實報實銷,需要記帳,有預算限制(例如早餐40、午晚餐80)。而「薪水」就是零用錢,隨你用,自由決定。我有朋友沒有分,就給小孩一個固定費用,後來小孩為了買東西而省飯錢,不好好吃,容易搞壞身體。
  以上是我跟小孩建立的「約法三章」,重點是:這個共識做法是透過跟小孩之間的討論完成的,不是大人規定的!這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!
  我引導小孩去想長大的定義、對於責任的想法,帶著她建立負責任的認知,讓她說出她的想法。接下來引導他朝『公司』的架構去思考,介紹我在公司裡面的狀況,對比老板與員工、工作與會議,請她發表我們之間的對應關係,可以怎麼作。也跟她討論,要多久開一次會,一週?二週?一個月?一起決定出結果。最後,把「薪水」(零用錢)帶進來,按週數發(一週多少$)的規劃。
  這個「約法三章」,就是要跟小孩,討論出一個真正「打從心裡認同」、「透過嘴巴承諾」,未來會在「行為上做到」的模式。架構出這個模式,是整個成敗的關鍵。可以視自己的家庭狀況、小孩的特性,可以有不同的變異,只要抓到前面說的重點,達成真正的「約法三章」即可。
  我們家最後決定是開月會,因為我每個月會有半個月在國外,平均一個月開一次會是比較適合的。小孩要跟大人約下次開會時間,可以是這次開會完時就約好下次的時間,或是另外約。我把自己的google行事曆分享給小孩,讓她知道我的時程,讓她好約,同時也請她開始建立自己的google行事曆,並分享給家人,也方便約開會時間。「薪水」是每週100元,開完會就當場給。如有「公費」的需要,也在這個時候一起結算並申請經費,實報實銷。
  建立完「約法三章」,就開始第一次開會囉...

2. 發想


   孩子的教養,很多家庭都丟給媽媽,其實這是不好的,爸爸對小孩的成長,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。大多數媽媽是呵護的角色,但對於長大要開始獨立的青少年,爸爸常常能夠給與更多的探索與冒險,甚至還有許多工作經驗、人生歷練的交流,缺了這一塊,很可惜。

  工作忙碌,是很多老爸逃避孩子教養責任的理由,但如果真的重視,應該還是得找個方法吧!舉個例子,有一位前輩每天刻意載女兒上學,在車上是他們每天可以對談聊天的時光,我覺得很浪漫耶。
  小孩的教養的精華時段,正是從小學的呵護,到中學的探索,協助他們建立自主、思考、規劃、解決問題等能力,到大學就是成年、放飛的階段。如果在這教養的時段,就把小孩丟給補習班、安親班來管,丟給手機、平板、電玩來安撫,憑什麼期待他們大學後有能力自主,有能力自己學習,有能力面對困難。這一段時光,爸爸媽媽不陪伴,過了就沒機會挽回了。
  大姊升上國中時,老婆說小孩國中後就歸我管。好呀!反正帶小孩去參加荒野親子團的就是我,一打三,沒什麼困難的。但是忙碌如我,不可能隨侍在伴,不可能每天聊、每天盯、每天管,那該如何管啊?
  而且在那前一年,我為了逐夢,離開了待了十四年的電子業,轉行到旅行業擔任國際領隊,平均每個月會有半個月在國外,更是不可能常常見面,該怎麼管呢?
  其實,如果不能有效溝通、良好互動,即使天天碰面,天天吵架或冷戰,那也沒什麼意義!每天嘮嘮叨叨,唸到小孩都不想聽,那也是沒用的。所以,怎麼建立有效溝通、具備共識、建立良好互動,即使久久才一次,反而更不嘮叨,效果甚至更好。
  另外,小學時期,我們是沒給小孩零用錢的,反正所有的花費,都有大人照料,沒必要給零用錢。國中之後,考慮開始給零用錢,但是不該不勞而獲吧!憑甚麼大人要辛苦工作才能賺錢,小孩就可以什麼都不做就輕鬆領錢。建立一個負責任的金錢觀,應該也是零用錢的一個重要功能吧!
  結合以上的思維,我在家裡建立一個小『公司』,國中以上的小孩才能進『公司』,要做自己該做的「工作」(生活的一切),每個月跟老闆(我)進行「月報」工作項目,然後才能領「薪水」(零用錢)。
  好像沒什麼嘛!只是要開會才能領零用錢而已嘛!是的,這只是一個大架構,裡面操作上有許多「眉角」,這是我這幾年執行的心得,會在接下來的幾個章節,一一敘述介紹,分享我的經驗。
  不過,還是先說一下,單單這樣的『公司』,並不是單獨就可以做好親子教養!原來就很重要的媽媽的呵護,還是要持續發揮,不過可以單純關懷呵護,不需要天天嘮叨,媽媽跟小孩之間仍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,不需為一些事情而衝突而搞壞,也是這個『公司』帶來的一個好處。
  如果您對我的小『公司』有興趣,就請聽我娓娓道來,耐心看完喔!我的工程師性格,文筆不好的好處就是廢話不多、講重點,不會有太多修飾與綴語,應該能夠快速看完吧!不過也可能講得太重點了,有些細節可能漏掉而沒闡述清楚,歡迎提問,我會在最後面的章節,一一回答您的問題。
  開始囉…......

1. 前言

   覺得自己對這個世界、國家、社會,沒什麼太多的貢獻,甚至是破壞,唯一的貢獻就是「生了三個女兒」,拉高了我國的生育率。

  我的第一份工作,就是在一些人稱羨的新竹科學園區,從工程師一直做到主管,朝九晚十一,回家時家人都睡了,起床時家人都上學去了。雖然都住在同一個屋簷下,能看到只是美麗的老婆與可愛的女兒的睡姿,說不到幾句話,沒什麼交流互動。
  還得時常出國出差,工程問題解決或商務討論,一次就是一兩周被關在客戶那兒。最有印象的是日本311大地震核子外洩的那一年,有個專案需要前往日本跟客戶討論工程規格,平時大家搶著去日本出差的,現在都裹足不前。只好我自己帶頭,帶著幾個跟家人溝通獲准的同仁,一起前往東京『化療』。
  在台灣的假日,雖然有時還是會接到一些工作上的事情,但是盡可能不用假日到公司加班,算是還蠻不錯的(有些朋友還時常假日加班的),是我珍貴的休假日!愛玩如我,假日補眠不是選項,參與各種活動、四處去玩、陪伴家人,把握難得的「家庭日」。
  家裡小孩的教養,幾乎都是老婆在負責,這應該是很多家庭的狀況。但是我對這個世界唯一的貢獻的三個可愛的女兒,怎麼可以放著不管,怎麼可以錯失小孩的成長過程,怎麼可以不帶著她們玩呢!
  除了出外遊玩之外,有幸在朋友的介紹下,獲知了荒野保護協會有個炫蜂團(後來擴大統稱親子團)的組織,可以在假日帶著小孩親近大自然。親子教養、易子而教的理念,不是把小孩丟到夏令營,而是大人共同籌辦活動帶領小孩,讓我可以跟小孩在共同的領域、作共同的活動、談共同的話題。從老大(阿姊)國小三年級開始加入,夾帶著小一的老二(阿美)湊數,幼稚園的老么(阿水)跟同年級的小孩在樹下挖土玩水,每個月一次的團集會,是我擁有一個可以跟小孩一起玩耍的時光。
  在荒野親子團的過程,不僅是帶著小孩玩耍,親子教養與環境教育才是重點,許多很具啟發的課程訓練,帶領小孩環境教育活動的實作經驗,慢慢累積了自己對於小孩教養的重視,更清楚體會到「教養不該只是老婆的事」,即使極其忙碌的老公,都該一起負起教養的責任、一起陪伴小孩成長。尤其小孩升上國中之後,需要的不再只是媽媽的呵護,爸爸的角色越來越重要,不僅是體力上,更有不同的思維,可以給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同的養份。  
  慶幸自己可以在忙碌的工作之餘,能夠陪伴著小孩成長,學習到親子教養,逐漸建立了自己的教養觀。持續在荒野親子團內帶著小孩們,走過奔鹿、展翅翔鷹;同時在家裡,我試著跟小孩建立一套親子互動的方式,在自己鮮少碰面的忙碌中,仍能善盡作爸爸的責任。
  從阿姊升上國中之後開始,固定的親子約會互動,經歷高中升上大學,而阿美與阿水也加入行列,再加上哥哥的孩子,自己的這套方式,我覺得還不錯,或許可以分享給大家。就給自己一個功課,花點時間,用自己很破的文筆,慢慢整理出自己的心得,野人獻曝囉。

0. 介紹

  孩子的教養,很多家庭都丟給媽媽,其實這是不好的,爸爸對小孩的成長,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。大多數媽媽是呵護的角色,但對於長大要開始獨立的青少年,爸爸常常能夠給與更多的探索與冒險,甚至還有許多工作經驗、人生歷練的交流,缺了這一塊,很可惜。工作忙碌,是很多老爸逃避孩子教養責任的理由,但如果真的重視,應該還是得找個方法吧!

  小孩的教養的精華時段,正是從小學的呵護,到中學的探索,協助他們建立自主、思考、規劃、解決問題等能力,到大學就是成年、放飛的階段。如果在這教養的時段,就把小孩丟給補習班、安親班來管,丟給手機、平板、電玩來安撫,憑什麼期待他們大學後有能力自主,有能力自己學習,有能力面對困難。這一段時光,爸爸媽媽不陪伴,過了就沒機會挽回了。
  慶幸自己可以在忙碌的工作之餘,能夠陪伴著小孩成長,學習到親子教養,逐漸建立了自己的教養觀。持續在荒野親子團內帶著小孩們,走過奔鹿、展翅翔鷹;同時在家裡,我試著跟小孩建立一套親子互動的方式,在自己鮮少碰面的忙碌中,仍能善盡作爸爸的責任。
  從老大升上國中之後開始,"固定的親子約會互動",經歷高中升上大學,而老二與老么也加入行列,再加上哥哥的孩子,自己的這套方式,我覺得還不錯,或許可以分享給大家。就給自己一個功課,花點時間,用自己很破的文筆,慢慢整理出自己的心得,野人獻曝囉。

  這個專題,原本是2021年分享在Vocus的一系列整理,在2022年11月把它搬到自己的部落格,或許未來還可以補一些其他的...
PS: 每篇文章的照片, 跟文章內容完全不相干, 只是不想只有文字而已.